清华大学
号称“半国英才進清华”,学校规模并不大,集中了全国最多的优质资源。清华校长称已经成功从政府搞到北京市黄金地段的大块地皮可用来建设大量的教师宿舍。
历史上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以及研究院讲师李濟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形成了著名的 “清华学风”。现在人文学科是清华比较薄弱的学科,但是以清华大学这样的平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引进一批人文大师是很容易的。
北京大学
被公认为中国的最高学府,在中国現代史上,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運动”等运动的中心发祥地,也是多種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最早傳播地。现在的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亚洲最大的大学图书館,现藏书1046万册,电子图书及期刊逾7億册。北京大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全国第一,社会科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实力相当。北京大學理学综合实力全国第一,医学全國第二。
复旦大学
声誉和生源质量为全国第三名,江南第一学府。人文社科全國前三名,数理化生综合实力全国第二名,医學是全国第三名,微电子学全国前三名。“七五”、“八五” 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5所高校之一。作为全国第二名的文理综合性大学,复旦大學在理工医的高端拔尖人才培养很强大,理工科精度很高。自1952年以来,复旦大学(含原上海医科大学)共培养了78名院士,仅次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其中复旦(含原上海医学院)培養的中國科学院院士有53人,排名全国高校第二位,仅次于北京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交通大学主体西迁后,上海交通大学获得了大量的资源支持,“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5所高校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8名。有9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点,1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有1个国家实验室,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實验室,21个上海市重点實验室,10个教育部重点实驗室,4个國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863”国家技术网点开放实验室,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學
由中国老一辈功勋科学家和老一辈革命家共同创辦的新型理工类高校,是中国科学院直屬的唯一一所所高等院校,是我國唯一拥有两个国家实验室的高校。“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的宏伟目標、“不要命的上科大”的拼搏精神和攀登科学高峰的定位让人震撼。辦學方式是“全院办校,所系结合”。作为基础科學、前沿科技、战略性高新科技为主的高精尖科技大学,本科毕业生当选院士的比例高达1‰,高端拔尖科技人才培养精度全国第一,理应得到中央的大力支持。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德语的牛校,土木工程排名全国第一名(教育部学位中心一级学科评估),海洋、环境、车辆(汽车工程)、交通等学科很强。因为历史原因,与德国联系紧密。地处上海市,生源很好,为上海市第三名的大学。
同济大学在长期办学中形成了“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享有盛誉。
西安交通大学
首批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的九所大学之一,著名的交通大学主体西迁到西安市,“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5所高校之一,曾经号称全国工科第二。现在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能源动力等等传统工科和管理类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001年教育部评选的国家重点学科,西安交大的入选工科专业数量高达 15个,仅次于清华和哈工大,位列第三。
哈尔滨工业大学
首批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的九所大学之一,航天和國防为主要特色的工科強校,因为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生源质量一般。在校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数众多(25人),长期以来,一直只和清华大学比工科。
哈工大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华中科技大学
靠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发展起來的工科强校,规模宏大。合并了同济医科大学以后,在机械、电气、能源动力、光电工程、医学等等学科都非常强大。多届校领导有魄力、有眼光的决策,敢为人先,善于转化,使得华科在国家定位不够高的情况下脱颖而出。华科强大的科研平台就是和华東五校比起来也一点不落下风。华科拥有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脉冲強磁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欧能源學院、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国家重點实驗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 个、國防重点实验室1个等等一大批高端科技平台。
武汉大学
曾是民国五大名校之一的武大,被一些网友戏称为最让人着急的大学。武汉大学的工学院在1952年左右的院系調整中调整到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武水等单位,武汉大学的医学院调整到了后来的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大学的农学院调整到华中农业大学。
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醫科大学合并,规模宏大。武汉大学和厦门大学被称為全国校园环境最美的大学。
天津大学
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訓和“严谨治学,嚴格教学要求”的治學方针享譽海內外。
天津大学工科学科基础扎實。教育部学位與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2007—2009年学科评估结果中,天津大学有6个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3,排名第1的学科数和进入前3的学科数在工学领域均位居全国第2,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和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位居全国第1,光學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2,建筑学、水利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3个学科位居全国第3。
中山大学
此校前身为孙中山手创的国立广東大学,后更名“国立中山大学”、“国立第一中山大學”、后又復前名。1952年经改组,成立中山大学。1980年,于台湾省高雄市成立国立中山大学,亦有简称为中山大学。此外,中华民国时期,曾在全国建立五所“中山大学”,分别为:国立第一中山大学、国立第二中山大学、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其统稱“中山大学”。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而成。
北京师范大學
因为校名中有“师范”二字,生源就會受点影响。文理的精度很高,人文社會科学研究优势突出。历年来,在十二大学科门类中,教育学、历史学位居第一,文学位居前三,理学、经济学、哲学、管理学等在国内都居于領先地位。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坐落于南京,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1928年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文理等科迁出,以原中央大學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東南大学,校庆日为每年6月6日(原国立东南大学成立日)。2000年4月,原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與东南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东南大学,南京地质学校并入东南大学。
厦门大學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國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 “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厦大校园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已成为公认的环境最优美的中国大学校园之一。厦门大学是对台灣学生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大陆大学之一。卢嘉锡、陳景潤等等为厦门大学著名校友。
这篇文章,是由江苏招生教育网大学排名频道 http://ranking.js-zs.org 收集整理。
(责任编辑:admin)